庄山贝
《异形:地球》终于开播了,目前有两集。
《异形:地球》(2025)
开篇,我们登上的是维兰德-汤谷公司的研究船马奇诺号,它在执行了65年的标本采集任务后,正返回地球。
很多观众都认出来了,第一集的开场场景,是刻意模仿1979年电影《异形》的桥段,展示了蓝领船员们从冷冻休眠中醒来、共享餐食的场面,建立起一种熟悉的基调。
然而,叙事迅速推进,通过短暂而混乱的闪回镜头,我们看到了异形在飞船上爆发的惨状,最终以飞船坠入「神童公司」控制下的城市新暹罗的一座摩天大楼告终。唯一的幸存者似乎是生化人安全官莫罗。
与此同时,一条平行情节线将我们引向神童公司的永无岛研究基地。在这里,身患绝症的儿童的意识被转移到成年的合成人躯体中,成为所谓的混合体。
主角玛西·赫米特成为第一个成功的原型,并为自己改名为温蒂。她由传统的合成人导师柯尔什指导,并负责照看其他被称为迷失男孩的儿童混合体。
马奇诺号在神童公司控制区内的坠毁点燃了剧集的核心冲突。神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博伊·卡瓦利尔派遣温蒂和混合体小队前往坠机现场,将其作为一次对他们能力的实地测试。
同时,温蒂的人类哥哥乔·赫米特作为神童公司企业军队的一名医护兵,也参与了官方的搜救任务。
剧集跟随他们穿过残骸的交汇路径,最终迎来了一场紧张的重逢。乔未能认出换了新身体的妹妹,而这个秘密随后被另一位混合体揭穿。第二集的结尾,乔被一只异形拖走,迫使温蒂展开追击。
剧集的时间,明确设定在2120年,即《异形》第一部(2122年)的两年前,以及《异形:契约》(2104年)事件的十六年后。
可能因为这是容量更大的剧集而不是电影,异形系列的世界观又一次做了放大。我们得知2120年的地球并非由国家统治,而是由五大巨型企业组成的寡头集团所控制:维兰德-汤谷、神童、林奇、动力和门槛。
我们熟悉的维兰德-汤谷公司,被重新定位为一个努力维持其霸主地位的传统势力,它不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实体了,它也面临着像神童公司这样的颠覆性新贵的挑战。根据剧中描述,维兰德-汤谷控制着南北美洲、火星和土星,而神童公司则拥有新暹罗。
这场冲突是一场在三个技术前沿展开的永生竞赛:维兰德-汤谷的生化人(如莫罗)和合成人(如《异形》中的艾什),以及神童公司的新型混合体。
这次的剧集还有一项任务,即官方干预一场早已存在的、对《异形》系列发展方向的粉丝辩论。
因为在《普罗米修斯》和《异形:契约》中,合成人大卫是异形的创造者,这一情节让许多粉丝认为祛除了异形的神秘感,削弱了其宇宙恐怖的魅力。因此剧集应该是要回应粉丝的争议,并回归异形的进化起源论。
《普罗米修斯》(2012)
更重要的是,该剧的时间线引入了一个微妙但意义重大的追溯修订。马奇诺号是在2055年离开地球,执行其长达65年的任务。这个时间点比普罗米修斯号的远征(2093年)早了近40年。
这暗示了维兰德-汤谷公司早在彼得·维兰德寻找工程师种族之前,就已经在积极搜寻包括抱脸体在内的外星标本了。
因此,该剧不仅仅是在忽略前传电影,它实际上是在改写其基本前提。它暗示寻求完美有机体始终是公司的首要目标,而工程师的情节或许只是某个人的痴心妄想,并非公司兴趣的源头。
于是《异形:地球》成为对「异形宇宙」正史的重新校准,试图将整个系列带回其最初的主题核心。
系列中本来就长期存在对企业贪婪的批判,这次干脆从背景元素提升为了中心主题。人类生活的世界已经是一个企业化的反乌托邦,由五家公司取代各国政府。
维兰德-汤谷与神童公司之间的冲突,不仅仅是关于一只怪物,它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恶意收购。
马奇诺号的坠毁是一场企业灾难,而博伊·卡瓦利尔立即宣布其残骸内的物品归神童公司所有,并将维兰德-汤谷试图取回其货物的行为视为敌对行动。
经典的「船员可被牺牲」的信条如今已成为全球性的政策。坠机事件导致数千人丧生,但首要关切却是资产回收。
摩天大楼里的富裕居民拒绝撤离,相信他们的社会地位能保护自己,结果却被异形屠杀——这是对阶级和特权意识的残酷评注。
像乔·赫米特这样的工薪阶层则沦为棋子,在一场他们并不理解的战争中充当「企业士兵」。
新剧集在概念上最重大的飞跃,是引入了所谓的「混合体」,也就是将人类意识下载到合成人躯体中。这为探索系列中对人造生命的迷恋开辟了新的途径,超越了系列传统的合成人概念。
剧集非常明确地引入了彼得·潘的概念。
主角被命名为温蒂,其他混合体是迷失男孩,他们的岛屿基地是永无岛,而他们的创造者博伊·卡瓦利尔则是一个扭曲的彼得·潘形象。剧中甚至展示了卡瓦利尔向他的造物朗读原著的片段 。
彼得·潘的寓言,显然是为了探讨发育停滞的恐怖以及成长的意义。因为混合体只拥有儿童的心智,却具备超人的能力,这造成了一种危险的脱节。他们的「永生」是一座监狱,一个他们最终可能试图逃离的永无岛。
我们不难get到,博伊·卡瓦利尔这个角色及其项目,是对现代科技巨头的一种直接讽刺。
那种认为技术可以解决如死亡等基本人类问题的神童创始人和CEO原型,是硅谷意识形态的典型代表。
卡瓦利尔渴望创造一个比自己更聪明的人,这与现实世界中人工智能开发者那种充满狂妄的野心如出一辙。
永无岛提供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承诺(永生),却交付了一个反乌托邦的现实(一个镀金的牢笼,丧失了真正的人性)。
这真的很像掌控我们生活的那些科技平台,它们承诺连接,却常常导致疏离和剥削。
卡瓦利尔的名字本身就说明了问题(Boy Kavalier,意为男孩骑士)。他是一个扮演上帝的「男孩」,一个掌握着巨大权力却心智不成熟的人,将他的创造物,乃至全人类,都视为一场宏大的实验。
《彼得·潘》的故事是关于一个拒绝长大的男孩,而卡瓦利尔则是一个将世界重塑为其个人形象的「巨婴」。
这层批判性不仅仅是针对笼统的「企业贪婪」,而是指向了21世纪科技产业那种救世主式的狂妄意识形态,极具时效性。
剧集将人类描绘为被困于两个由自身造成的生存威胁之间:一个是原始的、寄生的过去(被贪婪带到地球的异形),另一个是人造的、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(因狂妄而创造的混合体)。
这种焦虑,毫无疑问是对当今世间的一面镜子。
包括对民主滑坡的担忧,对人工智能的警惕,以及气候、生态危机,剧集将这些议题构建为一种叠加在生物恐怖之上的道德恐怖,直白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情绪。
剧集刚播两集,未来最值得关注的,肯定还是温蒂和异形之间含蓄而又明确的平行关系。
他们都是被强大的企业带入新环境以供研究和利用的「标本」,分别属于两家公司。
而两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「混合体」。异形融合了其宿主的DNA;温蒂则是人类意识与合成身体的混合。
两者都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经历着快速的进化,并学习其新形态的能力。
随着剧情发展,温蒂和「迷失男孩」们或许会意识到,他们与异形的共同点,可能比与他们的人类创造者更多,很有可能质疑自己为何要继续屈从于一个「劣等物种」的指令。
因此,这段平行的旅程,是否会将该剧从一个简单的「人类对抗外星怪物」的故事,转变为对身份、剥削和反抗的复杂探索?
剧集未来的核心问题,肯定不是温蒂能否击败异形,而是温蒂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异形?